证监会发布了《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》,这一意见旨在推动北京证券交易所(北交所)进一步提升市场质量,加快高质量上市公司的供给,稳步推进市场改革创新,全面优化市场发展基础和环境。该改革措施发布在北交所成立两周年之际,旨在实现市场规模、效率、质量、功能、活跃度和稳定性的显著提升。

主体:

  • 北交所自成立以来,取得了显著的成就。上市公司数量已增至217家,是开市时的近3倍,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占比超过四成,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九成。
  • 北交所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,如推出融资融券和混合做市交易,启动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,累计发行3.3万亿元。目前,北交所拥有557万户合格投资者。
  • 北交所已初步建立了适合中小企业的基础制度,累计公开发行融资超过440亿元,平均每家公司融资2亿元。此外,北交所也对新三板创新层和基础层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,自2022年以来,新增挂牌公司达457家,创新层公司达1877家,创下历史最高水平。
  • 证监会认为,北交所实现了良好的开局,各项基础制度经受市场检验,市场发展与初期预期相符。

改革目标:

  • 《意见》提出了北交所高质量建设的主要目标,计划在3到5年内显著提升市场规模、效率、质量、功能、活跃度和稳定性,完善适合市场特点的制度安排,增强市场活力和韧性,打造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北交所品牌,促使新三板发展。
  • 未来5到10年,北交所将努力成为以成熟投资者为主体、基础制度完备、品种体系丰富、服务功能充分发挥、市场监管透明高效、具有品牌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的交易所,推动新三板成为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孵化地、示范地、集聚地。

改革举措:

  • 主要工作举措包括:加快高质量上市公司供给,优化发行上市制度安排,稳步推进市场改革创新,扩大投资者队伍,全面优化市场发展基础和环境,强化组织保障。
  • 改善市场流动性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目标,通过扩大投资者队伍、优化投资者结构、提升投资者参与度,以及完善交易机制,如做市商制度和融资融券机制,来提高市场流动性水平。
  • 为促进投融两端的平衡,改革措施包括引导公募基金扩大北交所投资、允许私募股权基金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其持股公司的股票,并引入社保基金、保险资金、年金等中长期资金。
  • 扩大做市商队伍,丰富做市商库存股来源,降低做市成本,以提高市场流动性。
  • 推进转板,有序推动北交所上市公司转板,以及加强多层次市场互联互通,促进新三板更好发挥孵化培育功能,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。
  • 改革措施还包括优化融资融券机制、引入社保基金等中长期资金,以及支持地方创投、并购、投资等专项基金。

结论: 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新一轮改革旨在进一步提升市场质量,加速高质量上市公司的供给,稳步推进市场改革创新,全面优化市场发展基础和环境。这一改革计划在3到5年内显著提升市场规模、效率、质量、功能、活跃度和稳定性。同时,将继续吸引投资者,改善市场流动性,扩大做市商队伍,完善融资融券机制,促进投融两端的平衡发展。此举有望推动新三板市场的发展,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机会。